国际国内三大主粮价格均下跌 粮价改革将推进“价补分离”
2015-11-10 | 编辑:enablesite |
【
大
中
小】
“深化农村改革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要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要按照‘价补分离’的思路,完善农产品收储政策。粮食价格的形成既要贴近市场,同时也要兼顾农民的合法收益,这是未来形成中国粮食价格一个非常重大的原则。”这是11月4日记者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和《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情况介绍新闻发布会上获得的消息。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8月31日印发了《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对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做出了部署,要求改进并继续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按照“价补分离”的思路,继续实施棉花和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完善补贴发放办法,改革、完善玉米收储政策。改进农产品市场调控方式,避免政府过度干预,搞活市场流通,增强市场活力。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发布会上表示,《实施方案》里对整个粮食改革的形成机制提出了原则性的重大意见,就是粮食价格的形成应当贴近市场,同时要兼顾农民的合法收益,这是未来形成中国粮食价格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在回答记者关于今年三大主粮价格普遍偏低、玉米临储价格首次下调的原因时,陈锡文表示,国内粮食产量在不断增长、进口粮食数量在不断增长、目前粮食库存在不断增长的“三增长”彰显了当前中国粮食形势非常复杂,更是当前三大主粮价格偏低的因素。 陈锡文指出,受经济全球化、人民币汇率和全球能源价格下跌等很多复杂因素影响,目前国际市场三大主粮粮价下跌较为明显,进口到国内粮食价格也较低。但是,国家为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农民合理收益,这几年在不断地提高临时收储价格和最低收购价,这样和国际市场上粮食价格的走向出现了相反的状况,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已经显得非常迫切。但是,在粮价改革中,无论是下调了的玉米临储价格,还是仍较偏低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当前仍然高于国际市场,这都是国家出于保障农民利益考虑的。 “粮价改革总的原则就是不能让种粮农民太吃亏,还要保障农民的利益。未来粮价改革将会首先使得价格和补贴分开,因为把价格和补贴分开之后可以激活市场,农民按市场价卖粮,经营主体按市场价收粮,如果遇到市价过低的情况,政府要采取适当的政策,直接补贴农民,但是要和价格分开走。”陈锡文说。 链接:9月下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发出通知,2015年国家继续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2015年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期限为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2015年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格(国标三等质量标准)为1元/斤,相邻等级之间差价按每市斤0.02元掌握。玉米临时收储价格出现了历史性的调整,比去年临储价格每市斤最多调低了0.13元,这也是自2008年国家推出玉米临储政策以来,临储价格首度出现下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