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氮肥正步入大企业时代_中国氮肥网 - 综合信息
 综合信息 
 协会活动 
 政策法规 
 市场行情 
 技术交流 
 党建工作 
 信用评价 
 统计数据 
 公示公告 
 协会介绍 
 数据上报 
 2017年国际肥料展 
 尿素期货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信息  
综合信息
 
 中国氮肥正步入大企业时代
2013-01-05 | 编辑:enablesite | 【

氮肥是关系中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十一五”期间,中国氮肥工业得到长足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氮肥生产和消费国。尤其进入本世纪以来,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通过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产业链延伸,实现上下游一体化发展,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中国氮肥工业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随着产业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和大企业成为氮肥工业的主要力量,据氮肥协会统计,到2012年底,中国氮肥企业共有393家,合成氨产能6730万吨,其中,产能在30万吨及其以上的企业达82家,合计产能达3708万吨,占合成氨总产能的55.1%;全国尿素产能7130万吨,其中产能在50万吨及其以上的企业达57家,合计产能4170万吨,占尿素总产能的58.4%。20个尿素规模百万吨级的企业集团占尿素总产能的68%,主要包括晋煤集团、湖北宜化、中石油、中石化、川化控股、阳煤集团、山东鲁西等。区域产能占氮肥总产能的比例分别为:山东14%、河南9%、山西8%、湖北7.1%、四川7.3%、河北6.6%、江苏6.1%、安徽5.6%,其他地区占到37%。
随着新装置的陆续投产,大企业比重还要提高,预计到2013年底,合成氨产能在30万吨/年以上的装置还要增加12套,尿素产能在50万吨/年以上的装置也要增加12套,届时,大企业合成氨和尿素产能比重将分别增加到57.6%和61.8%。可以说,中国氮肥产业中大企业和大企业集团已经成为骨干力量,成为引领产业实现氮肥强国梦的主力军。

行业结构逐步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氮肥产业原料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建成和在建的水煤浆加压气化装置有66台,合成氨能力已达706万吨;干煤粉加压气化装置有36台,合成氨能力已达792万吨,其中42%已建成。据统计,当前的合成氨产量中,以煤、天然气、油和焦炉气为原料的比重分别占到76.22%、21.86%和1.92%;尿素产量中,以煤、天然气、油和焦炉气为原料的比重分别占到69.75%、27.80%和2.45%。
产品结构方面,与2005年相比,2010年尿素产品占到氮肥总量的65%,增长5个百分点;碳铵占氮肥总量11%,减少了10个百分点;氯化铵占氮肥总量6.2%,增长了1.7个百分点;氮肥复合率增长30%。与2005年相比,2010年氮肥工业总产值、主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净增73.2%、80.1%和-62.2%;合成氨产能增长42%,产量增长12.8%;尿素实物量产能增长40%,产量增长25.4%;氮肥折纯N产能增长35%,产量增长15.9%。

技术水平不断进步
产业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以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HT-L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经济型气流床分级气化技术为代表的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气化技术研制成功并投入工业运行,是中国氮肥工业技术进步取得的重大突破,为“十二五”期间氮肥工业实现装置大型化奠定了基础。
合成氨生产中一些关键技术水平普遍提高,原料气精脱硫、醇烃化精制工艺及两段法变压吸附等项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双加压法硝酸工艺技术、耐硫变换催化剂生产技术,以及大型高效氨合成装置等项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开发应用,使氮肥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单位产品能耗大幅度下降。
随着大型尿素装置的建设,中国尿素工业的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尿素汽提工艺装置77套,占总产能的48%,传统的水溶液全循环装置也已经有JX节能型技术和TRIP改进型技术等,作为改造的技术借鉴。比如2010年全国氮肥工业在产能、产量都有较大增加的情况下,氨氮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29.3%,COD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27.6%,排水量比2005年下降25.3%。

坚持化肥走出化肥
山东华鲁恒升集团在率先建成了第一套国产化大化肥装置后,通过原料改造、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坚持把化肥做大、做强,目前尿素产能达到150万吨,产品能耗和生产成本居行业先进水平。他们在把化肥根基打稳的基础上,自“十五”以来,先后投资80多亿元进行产品多元化发展,发挥煤化工的优势,在延伸和拓展碳一化工产业链上下了很大工夫,提出了“一头多线”柔性多联产战略,先后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接触法DMF项目、20万吨羰基合成醋酸项目和聚氨酯原料项目等。
在结构调整技术改造上,华鲁恒升始终坚持“四个一”的理念:即产品项目一定要做到“技术领先一步,质量高人一等,成本低人一块,服务胜人一筹”。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大提高。2002年到2011年十年间,企业总资产由16亿元增加到120亿元;年销售收入由6.6亿元增加到52.6亿元;年创利能力由1.2亿元增加到5.1亿元;累计上缴税金14.6亿元,人均收入翻了两番。
还有不少大企业,向山东鲁西集团、湖北宜化集团、晋煤集团、中海化学、柳化集团等不少大企业在创新发展、高端发展、差异化发展,闯出了一条建立新优势的发展新路。总之,大型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成功实践证明:氮肥企业“坚持化肥、走出化肥”的方向是正确的,他们对整个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企业兼并势在必行
“十二五”时期是氮肥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氮肥企业必须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市场优势和人才优势,按照“坚持化肥、走出化肥”的发展方向,主动加快结构调整,率先转型升级,在更高层次上建立具有竞争优势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大型企业集团和大企业更要积极践行“坚持化肥、走出化肥”的发展理念,闯出一条高端化、多元化发展的新路子。
氮肥工业“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氮肥产业集中度应有明显提高,大型氮肥企业(包括集团)产能比重应占80%以上;全国氮肥企业数量应降至250家以下;建成20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氮肥企业集团。“十二五”期间,氮肥产业要在政策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以优势产能替代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氮肥总量。
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氮肥产业要坚持市场化运作,以资产、资源、品牌和市场为纽带实施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产业链延伸,实现上下游一体化发展。上至资源企业,下至流通、物流企业和大型种植业户,通过联合与合作打造深度合作平台,做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实现企业由大变强。
在淘汰落后方面,规划也明确指出要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引导落后的企业转产或关闭,压缩和疏导过剩产能,实现700万吨氮肥(折纯氮)落后产能和竞争力弱的产能的平稳退出。其中包括290万吨(折纯氮)碳铵产能的退出,410万吨(折纯氮)尿素产能的退出,为氮肥企业进入大企业时代做好铺垫,进一步实现“十二五”期间氮肥产能供需总量平衡的目标。

 
       站内检索
 
       最新信息
   国家能源局发布全国能源生产消费...
   2020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运行情况
   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
   《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
   河南省《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
   九江心连心项目1#锅炉一次风机完...
   四川泸天化股份公司喜获“全球能...
   2020年全国夏粮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6月份中国肥料出口同比增长12.1%
   云天化产业布局再落一子 现金收购...
   山东地区尿素市场行情动态
   河南地区尿素市场行情动态
   华南地区尿素市场行情动态
   西南地区尿素市场行情动态
   山西地区尿素市场行情动态
更多>> 
 
 
  访问旧版  | 协会介绍

Copyright @ 2001 cnfi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氮肥网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 电话:010-82032099 传真:010-82038259 email:zf-lingdang@263.net
京ICP备1101710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