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荒暂时平息,后续应加快多项改革
2011-07-04 | 编辑:enablesite |
【
大
中
小】
4、5月份本来处于火电出力相对低谷,但是“电荒”却吵吵闹闹的持续了两个多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5两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火电发电量分别只有 3070.4亿千瓦时和3087亿千瓦时,与3月份的3232亿千瓦时相比,相差150-160亿千瓦时。进入6月份,随着夏季用电高峰日益临近,“电荒”声音没有继续扩大,反而渐渐平息。为何会出现如此局面?
笔者认为,进入6月份之后电荒声音之所以日渐平息,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1 发电企业的呼喊得到了政府积极响应
笔者在之前的分析中指出,此轮电荒的根源在煤电矛盾。2009年11月20日上调电价至今,动力煤市场价涨幅达到了20%以上,而电价却迟迟得不到调整,在今年以来煤价持续高位运行并不断上扬的情况下,煤电矛盾愈发尖锐。5月27日,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关于适当调整电价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重点提高山西等15个省(市)统调火电企业上网电价,小幅提高其余省(区、市)统调火电企业上网电价,同时相应调整山西等15个省(市)的销售电价。上调上网电价之后,发电企业的利益得到了一定补偿,而同时调整山西等15个省(市)的销售电价也使得电网在此次电价调整中的损失大大降低。经过较长时间的博弈,电力行业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之后,“电荒”也就不能再时刻挂在嘴边了,这应该也是近期“电荒”日渐平息的最主要原因。
1.2 动力煤价格结束了之前连续小步上扬态势,逐渐趋稳
随着5月份煤炭进口量继续快速回升,重点电厂煤炭库存不断增加,中转港煤炭库存保持较高水平,再加上长江中下游地区由旱转涝、长江上游来水增加,水电出力有望明显提升,进入6月份之后,动力煤价格结束了3月中下旬以来的小幅连续上扬态势,逐步趋稳。数据显示,截止到6月22日,6月份以来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平均价格每吨仅上涨了6元,累计涨幅仅有0.7%,其中,秦皇岛港各煤种价格也出现了趋稳迹象。进入6月份以来,山西北部动力煤主产区坑口价在连续保持两周平稳之后,吨煤价格甚至小幅回调了5-10元不等。动力煤市场价逐步趋稳使得电厂面临的燃料成本上涨压力大大减轻。
1.3 进入6月份之后,水电出力明显提升
就在发改委刚刚发布通知宣布上调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之后不久,长江中下游大范围地区即遭遇了强降雨,大部分地区旱涝急转。一方面,由旱转涝之后,社会用电量本来就可能出现一定程度下滑;另一方面,强降雨也使这些地区水库来水增加,水电出力有所提升。此外,进入6月中旬之后,随着长江上游来水逐步增加,水电出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水电出力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使火电需求相对减弱,火电企业发电压力减小。
正是在以上几方面共同作用下,火电企业盈利适当提高了,成本得到基本稳定,而水电出力得到了提升,“电荒”声音逐渐减弱也就理所当然了。
吵吵闹闹两个多月的“电荒”暂时得到了平息,之所以说是暂时平息,就是未来还有可能随时再度发生。为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继续同时加快改革。
2.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减缓高耗能产品产量增长步伐
目前,我国能源资源供应日趋紧张的局面从根本上讲是由于需求旺盛引起的。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重要阶段,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需求旺盛,这从根本上决定了高耗能产品产量很长时间内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但是,面对能源资源供应日益紧张的现实局面,必须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通过提升技术水平、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适当放缓高耗能产品需求增长等来减缓高耗能产品产量增长步伐,减轻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能源资源供应压力。
2.2 继续加快发展新能源
毫无疑问,目前我国电力供应结构严重不合理,火电所占比重长期高达80%以上,今年前几个月,火电所占比重甚至接近85%。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在地域上严重失衡,大量的煤炭资源分布在西北地区,而经济发展最快,电力需求最多的则是华东及东南沿海地区。许多情况下,由于种种原因,中东部的火电厂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缺煤状况,从而使电力供应受到影响,最终导致局部的电荒发生。因此,未来必须要加快发展核电、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逐步降低火电在电源结构中所占比重。考虑到资源环境的约束和规模化利用,在努力提高安全水平的情况下,未来尤其应该继续加快核电的开发利用。
2.3 加快电力体制改革
想要彻底的解决煤电矛盾,电力体制改革是绕不开的一堵墙,尤其是在煤炭市场化日趋完善之时,电力市场化改革更应该加快推进。笔者始终认为,今后电力市场化改革最核心的地方在于让电网尽量回归公共产品,一方面应尽快扩大发电企业和用电大户直供电范围,另一方面逐步缩小销售电价和上网电价的价差。此外,逐步实施阶梯电价也应该作为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阶梯电价在保障居民基本用电享受较低价格的情况下,对超量用电执行较高价格,即能适当增加电力行业收入,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电力需求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2.4 加大国内煤炭资源保障力度,保障国内煤炭充足供应
近年来煤电矛盾愈演愈烈,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市场煤”,在于市场煤价格不断上扬。而市场煤价不断上扬从根本上讲是因为国内煤炭需求增长过快,煤炭供求持续处于紧平衡状态。最近两年煤炭进口量快速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内煤炭供求形势偏紧。事实上,我国煤炭资源较为丰富,完全能够满足中国经济正常发展带来的能源需求,而且未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新能源不断得到开发,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需求势必会逐步趋稳,甚至下降。目前,无论是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考虑,还是从满足煤炭需求、稳定煤炭市场、缓解煤电矛盾的角度考虑,都应该适当加大国内煤炭资源开发力度,在提高煤炭使用效率的基础上,让国内煤炭供应更好的满足需求,最终稳定煤炭价格。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占全球的比重接近50%,我国国内煤炭市场供求宽松了,国际市场煤价持续上涨的动力也就减弱了,最终有助于稳定国内煤价。
2.5 统筹协调电网和铁路建设
前段时间,浙江、湖南等地的“电荒”闹得沸沸扬扬,但是远在北方的内蒙古确是有装机有煤不能发电,原因是电网容量不足,发出来的电只能被迫窝在家里。在特高压输电技术日趋成熟的情况下,在经历了前段时间炒的沸沸扬扬的“电荒”之后,未来特高压输电网络建设必然会加快。但同时,华东,华中以及华南地区火电装机规模也在不断增长,未来这些火电装机仍然需要更多“三西”地区的煤炭来满足,因此运煤铁路专线的建设同样应该加快推进。电网和铁路看似不相关的两个事物,其实,他们也存在一定的替代性,特高压电网建的多了,长距离输煤需求就相对少了。国家相关部门应该从长远考虑,对电网和铁路建设进行全面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未来很长时间内华东、华中以及华南这些能源匮乏地区既不缺煤也不缺电,保证真正电荒不再出现。
2.6 加快推进煤电一体化
在我国,煤电是相关度极高的两大产业,50%以上的煤是用来发电的,而80%以上的电是用煤来发的。如此相关度极高的两大产业,如果一个长期保持高盈利,而另一个长期在亏损边缘徘徊,是完全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最终毕竟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正是因为关联度极高,煤、电两大产业的内在属性要求各自要向对方领域延伸。目前,发电企业向上游延伸产业链的劲头十足,而由于发电业务盈利能力差,煤炭企业向发电延伸的动力显然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未来主管部门应该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继续鼓励火电企业向上游煤炭领域延伸,鼓励发电企业兼并重组煤炭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