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用服务业发展历程
2010-03-16 | 编辑:enablesite |
【
大
中
小】
|
信用服务行业在广义上可以分为10个分支行业,分别是:企业资信调查(企业征信)、消费者信用调查(个人征信)、财产征信、资信征信、商账追收、信用保险、保理、信用管理咨询、市场调查、利用电话查询票据。 征信行业是对信用服务行业的狭义称呼,通常包括企业资信调查、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财产征信和资信评级几个分支行业,它们以生产征信产品为主,其业务取向是信用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合法传播。征信业务强调信用信息产品的生产,用于客户风险的事前防范,手段是降低信用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我国国内的征信服务可以追溯到1932年。当时,由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三家商业银行共同在上海组建了中国第一家征信机构———中国征信所,该机构于1932年6月6日开张,由章乃器先生出任中国征信所的董事长,并主持日常的业务工作。 中国征信所采取会员制的经营方式,替金融机构和外贸公司服务,上海地区30多家规模较大的金融机构是该所的董事会员,另有40多家金融机构是普通会员。中国征信所下设调查、编审、事务、资料等部门,在业务发展高峰期的员工数目曾达到90人。中国征信所是一家企业征信类的公司,主营服务有三项,一是企业的历史和现状调查;二是经济和金融一般情况的调查;三是市场调查。 我国的现代信用服务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先期发展的征信服务是企业资信调查和资信评级。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外贸企业也出现了大量的海外逾期应收账款,为了规避外贸中存在的客户拖欠的信用风险,外经贸部决定将国外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和服务引入国内。1987年,由外经贸部计算中心与国外著名的企业征信公司合作,为中国的外贸企业提供其海外贸易伙伴的资信调查报告。自1990年起,外经贸部计算中心开始向海外客户提供中国企业的资信调查报告,中国的现代企业征信服务开始迈出第一步。 我国的资信评级业正式起步于1988年,在那年的3月,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在北京举办资信评级问题的研讨会,为催生一批中资资信评级机构创造了理论氛围。此后,国内迅速成立了20余家信誉评级机构。在技术上,我国的资信评级机构采用国际流行的“三等九级制”。 自1999年以来,随着拉动内需市场的需要,我国政府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更加重视,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纷纷展开,也使我国的信用服务行业呈现出发展的景象。近几年来,行业投资呈较快增加的趋势,而且投资主要来自国内。一些省区市的地方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逐渐展开,地方的征信数据将被大规模整合,在形成一大批地方征信机构和信用担保公司的同时,还将出现一大批数据供应商。另外,各老资格的中资征信机构都在寻找资本运作机会,争取在业务规模和技术方面再登上一个新台阶,或者期待被兼并或重组。鉴于发展信用服务行业的重要性,国家将制订一系列促进信用服务行业发展的政策,并配套制订规范信用服务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征信技术规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