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的“皇帝新衣”_中国氮肥网 - 综合信息
 综合信息 
 协会活动 
 政策法规 
 市场行情 
 技术交流 
 党建工作 
 企业管理 
 信用评价 
 统计数据 
 公示公告 
 协会介绍 
 数据上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信息  
综合信息
 
 天然气的“皇帝新衣”
2011-06-27 | 编辑:enablesite | 【

6月20日,中俄天然气谈判由于价格问题未能达成一致协议,中俄天然气谈判暂时搁置。此时国内新一轮的天然气提价却在悄悄酝酿。价格问题注定将成为今夏天然气领域的“风暴眼”。

2011年一季度,作为国内最大的天然气公司,中石油的天然气及管道板块,实现利润68.85亿元,增速达14.5%。这一增速背后的重要支撑是:中石油天然气平均实现价格增长35.1%。

在居民用天然气价格高达2元-3元的情况下,即使加上管输费及各项维护费用,中石油天然气及管道业务板块每年利润仍超过200亿元。而与之相对照的是,占国内销量八成以上的国产天然气井口价仅为0.79元-1.21元/立方米。

尽管如此,中石油在进口天然气上忍受巨额亏损、天然气价格过低的呼声仍然不断。而国家一直用来作为依据的原油比价之说又是如此乏力。在上游资源垄断加剧的情况下,又要求价格市场化。从油品到燃气,能源价格改革的道路走得如此偏执而又相似。

近日,以色列国家石油天然气开发协会会长Uri Aldubi在京接受《证券市场周刊》记者采访时称,中国正以其高位的天然气销售价格和巨大的市场需求成为许多国家青睐的买主。中国的天然气价格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高位。

有关专家称,天然气调价的窗口期在5-8月。在这一窗口期,有关天然气的N个谎言也正如同国王的新衣,是时候接受公众的审视了。

叫苦进口亏损的背后

2010年股东大会,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中石油天然气进口仍然亏损,国内天然气价格偏低,天然气定价机制亟待改革。

此前有媒体援引中石油内部人士的话称,中石油2010年进口中亚天然气64亿立方米,亏损50亿元。

但实际上,进口天然气仅占中石油天然气销量不到20%,中石油国内天然气产量超过80%。中国自产的天然气井口价仅为0.79元-1.21元/立方米。

而目前即使是燃气价格较低的北京地区,居民用天然气销售价格也为2.05元,工业用气和公共服务用气价格为2.84元/立方米。即使加上管输费用以及各项维护费用,中石油仍然盈利颇丰。

中石油财报数据为证:2010年中石油天然气与管道板块营业额同比增长50.7%,实现经营利润人民币204.15亿元,同比增长7.2%。一季报显示,中石油天然气板块一季度天然气与管道板块仍实现68.85亿元盈利,增速达14.5%。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 2010年中国进口管道天然气36.1亿立方米,全部来自中石油西气东输二线项目。但数据与中石油发布的数据悬殊。同时,2010年中国出口管道天然气达40.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5.6%。

交银国际分析师贺炜表示,中石油是上下游一体化的石油企业,国际油价上涨对中石油总体是利好的,因为中石油的上游板块很大,国际油价越高,其盈利越高。此外,据一位中石油管理人士表示:“国内气田的部分利润弥补了进口气的亏损。”

作为上下游一体企业,以及国内超过80%天然气资源的控制者,以进口天然气一项子业务的亏损来呼吁国内天然气涨价,此一说显然站不住脚。

此外,中石油每年实现丰厚盈利,国家政策的支持功不可没。除了获得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外,近三年来,尽管年度净利润高达1000亿元以上,中石油每年仍可从国家获得由几十亿元到几百亿元不等的财政补贴。

价格与国际接轨提法不妥

随着基础能源电力、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推进,气改正被提上议事日程。

6月3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批转的通知》称,由发改委 牵头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

由中国石油(601857,股吧)企业协会与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编写的《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下称“《蓝皮书》”)作出判断认为,“2011年,中国政府将深化油气价格改革,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将继续完善,并适时推出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

而一位参与《蓝皮书》编写工作的教授则对媒体表示,中国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的最佳“窗口期”可能在今年5-8月之间。

此《蓝皮书》认为,长期以来,中国天然气价格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国内天然气价格与国际天然气市场严重脱轨,价格水平明显偏低。目前,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天然气与原油比价通常在0.65元-0.80元/立方米之间,而中国工业用天然气出厂价与原油比价仅在0.3元/立方米, 与国际市场对比有很大差距,这种状况既不利于国内天然气产业健康发展,又严重阻碍油气企业增加天然气进口以缓解国内供需矛盾的积极性和动力。

但记者查询到,2010年全年中国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12.1%达到944.8亿立方米,进口液化天然气936万吨,约合123亿立方米,进口管道天然气36.1亿立方米。据此计算,进口天然气仅占国产天然气的16.8%。

“比价关系”一说值得斟酌。目前,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而根据上述公开披露数据显示,目前进口天然气占比则不到20%。

广东油气商会有关人士称,“国内天然气价格一般是根据国内井口的成本加上一定的利润来推算的,由发改委确定,而不是根据国外天然气的生产成本和价格来制定。国内天然气生产的成本低于国外,所以,国内天然气价格肯定要比国外的低一些。”

如果按照原油比价计算,则中国超过80%的自产天然气会被迫与国际接轨,这意味着公众将被迫支付国际天然气的价钱,而自产天然气也将随着进口气的扭亏为盈而实现暴利。

天然气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推行以来,中国已经经历三次天然气出厂价调整。

2005年12月,中国改革天然气出厂价格形成机制,设定了两档天然气价,并适当提高天然气的出厂价格,涨幅为0.05元-0.15元/立方米不等;并指出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每年调整一次,调整系数根据原油、LPG(液化石油气)和煤炭价格五年移动平均变化情况来计算。

2007年11月10日,上调工业用天然气出厂基准价400元/千立方米,放开供LNG生产企业的天然气出厂价格。

2010年5月31日,取消价格“双轨制”,各油气田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提高230元/千立方米,扩大价格浮动幅度,将出厂基准价格允许浮动的幅度统一改为上浮10%,下浮不限,即供需双方可以在不超过出厂基准价格10%的前提下,协商确定具体价格。

目前,中国中东部地区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多在2元以上,车用和工业用气价则更高。相比较而言,美国的商业、工业用气均价,折算后仅为1.99元/立方米和1.16元/立方米。

国际燃气网天然气行业分析师李连女士对本刊记者表示,作为天然气资源开发较早的美国,其商业、工业用气价格远远低于中国。一方面是因为美国资源充足,对商业和工业用气有一定的补贴政策;另一方面是由于美国的定价机制较成熟,天然气领域市场化程度较高。

但中石油对天然气现行价格并不满意,中石油财务总监周明春说,“我从企业层面一直参与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的研究,总体的方向现在很清楚了,就是按照市场化的方向往前走。但这需要一个过程,毕竟它关系到国计民生。”

低价导致气荒的伪命题

随着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的快速增长,天然气供需形势正变得日益严峻。每年冬春之季出现的“气荒”现象,就是天然气供需矛盾不断加剧的最突出表现。

分析天然气供需矛盾,多位专家曾指出,一个重要原因是天然气价格改革不到位,致使进口天然气价格倒挂严重。

然而,低价导致气荒却着实是个伪命题。如果从中国天然气的各个制度环节梳理,就会发现其生产、运输和供应的80%都是由中石油提供。

在一个绝对垄断的经营体制下,加之价格的完全管制,供应完全取决于公司行为。经济学博士、资深律师马光远提出质疑,中石油作为80%的供应者是否盈利?如果其盈利而又不增加供应,唯一的原因就在于垄断。所以,只有在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之后,我们才能谈价格的合理性,才能启动价格机制改革。

“气荒”袭击多座城市之后,有多位能源专家强调称,天然气行业并非只有高价才能发展,许多国家的天然气市场是多元的竞争,气价也并不比中国高,“解决目前天然气供应不足的问题,根本出路是打破垄断,让更多的企业参与竞争。”

市场化在进还是退?

不同于价格市场化要求,在经营领域控制中国80%天然气气源的中石油却在上下游加速其垄断的步伐。气荒背景下,中石油旗下以“昆仑”命名的天然气业务单元急速扩张,令人对气荒一说心存怀疑。

2011年1月12日,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在2011年工作会议上宣布:“十二五”期间,保持天然气产销量年均两位数增长,到2015年天然气产量要占公司国内油气总当量的50%。

中石油内部高层人士透露,“天然气是公司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业务单元,重组、整合将持续推进。按照安排,昆仑能源(00135.HK)将作为天然气资产整合的平台,未来包括昆仑燃气等资产都将整合至这一平台之下。”

在此背景下,依托母公司资源优势,昆仑能源展开了大手笔的资产整合。

2009年2月17日,昆仑能源前身中油香港与华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油”)签订收购协议,以4.35亿元的代价购得后者1.77亿股股份,此后中油香港即持有华油51.01%的权益,华油随即成为中油香港非全资附属公司。

此后,中石油集团及股份公司旗下的天然气资产陆续通过产权转让等各种方式重组至中油香港名下。2010年3月22日,中油香港更名为昆仑能源。

更名之后,昆仑能源的重组工作开始加速。2010年5月,昆仑能源以5亿元从中石油股份手中收购江苏液化天然气55%的股权;10月,再度斥资22.1亿元收购中石油集团大连液化天然气公司75%股权;12月31日,斥资189亿元收购中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60%股权。

在昆仑能源加速重组的同时,中石油名下另外一家主攻城市燃气业务的昆仑燃气也在加速整合中。

昆仑燃气成立于2008年8月。2008年年底,昆仑燃气与湖南省政府签订长株潭燃气特许经营权协议;在甘肃省兰州市整合兰州燃气公司;与江苏全省十几个地级市签署燃气特许经营权。

2009年底,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天然气紧缺局面,就在这场气荒蔓延之下,从2009年底起,昆仑燃气相继收购了大庆油田中庆燃气、四川乐华燃气、中石油大英燃气等公司部分或全部股权,股权转让涉及总金额为20亿元左右。

“昆仑燃气主要负责城市燃气的市场发展,与昆仑能源的业务相比更加往下、更加接近最终的消费市场,两者同属于天然气利用的业务链上,未来时机成熟时昆仑燃气将注入到昆仑能源内实现上市。”前述中石油高层人士透露。

中石油在天然气业务的一系列整合动作后,以“昆仑”命名的一个完整业务单元已经显出了初步规模。目前,昆仑燃气供气能力已达50亿方以上,业务范围扩展至全国20多个省市,覆盖近100座城市,拥有全资子公司、分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100多个。

中石油的强势扩张,直接对城市燃气业务已有的市场格局带来了巨大冲击。此前,在众多城市已经形成了多个区域性市场垄断者,而民营企业在这一领域也发展得非常不错,“后来者”中石油借助重组打造的“昆仑”品牌,成为了市场中不可小视的潜在霸主。

诚然,目前国内能源定价机制亟待理顺,不合理的定价已经造成诸多问题。

正如贺炜所言,天然气目前是一种不充分销售产品,市场不能起到完全定价作用。如何在覆盖成本的作用上,保证一定的让利于民,并且使得国内能源合理配置才是新一轮的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真正需要考虑的事情。

 
       站内检索
 
       最新信息
   “《肥料在中国》全媒体宣推活动...
   2024年全国三聚氰胺行业工作会在...
   《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全文+解读!
   习近平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氮肥:从依赖进口到全球最大产销...
   2024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评价结果...
   国务院要求将碳排放指标纳入国家...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大力实...
   国内尿素市场行情综述
   新疆地区尿素市场行情动态
   河北地区尿素市场行情动态
   云贵地区尿素市场行情动态
   川渝地区尿素市场行情动态
   福建地区尿素市场行情动态
   广东地区尿素市场行情动态
更多>> 
 
 
  访问旧版  | 协会介绍

Copyright @ 2001 cnfi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氮肥网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裕民路18号北环中心 电话:010-82032099 传真:010-82038259 email:zgdfgyxh@163.com
京ICP备1101710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