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21日通报显示,全国夏粮收获进度已近九成,今年夏粮增产已成定局,将实现“八连丰”,创下半个世纪以来的纪录。
过去“逢灾必减”,如今异常天气频发也年年丰收,这真实吗?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中心主任毛留喜表示,灾害频发还能取得好收成,这一方面说明极端天气不等于对农业生产造成极端危害。另一方面说明我国的抗灾能力有了提高。比如,灌溉能力增加,防灾面积增加,政府补贴加大,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救灾能力。
“粮食丰收——谷贱伤农”,一度成为难以打破的粮价“定律”。但近几年来这个“定律”被打破。粮食丰收的同时,粮价也同步攀升。这根源是什么?
农业部数据显示,从2004年至2010年7年间,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增产累计约2300多亿斤。同时,主要粮食价格也较7年前翻了近一倍,全部突破1元大关,从过去的“角时代”跨进“元时代”。“粮食增产价格上涨,根本原因还在于国内粮食需求持续增加,供求关系仍然维持紧平衡状态。”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国祥说。
据测算,中国每年大体增加粮食需求100亿斤左右,同时粮食品种、品质结构和区域结构也面临新变化。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朱信凯表示,随着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粮食相对需求呈刚性增长。与此同时,随着耕地和水资源的紧缺,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粮食供给面临的制约因素越来越多。
“需求增加与供给偏紧的矛盾直接决定了粮价上涨。”朱信凯说。 种植成本上升也促使粮价“丰年上涨”。种粮大户左中军说,今年光抗旱浇水的成本就比往年增加20%。“另外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也在上涨,耕地租金明显提高,更别说劳动力涨价了。”左中军算了笔账,以小麦为例,价格七年涨了一倍,而同期农资、劳动力等成本翻了好几倍。
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托市收购价格连续抬升,客观上也促使粮价上涨。2004年来,水稻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提高30%至70%。
“国家的托市收购价不断抬升粮食价格运行的底座,粮价自然水涨船高。”李国祥认为,这几年粮价上涨,也是调控政策发挥作用的体现。
尽管今年夏粮增产,但近来南方地区遭遇持续特大暴雨,部分地区出现“旱涝急转”灾害,以水稻为主的秋粮生产经受考验,引发人们对全年粮食增产的担忧。
农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全国看,强降雨引发的洪涝灾害是局部的、过程性的。目前秋粮作物尚处于苗期,通过及时排涝降渍、加强田间管理,可以有效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将灾害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另据农业部最新农情调度,预计今年早稻面积同比增加100多万亩,秋粮面积稳中有增。特别是东北地区近期气温回升较快,苗情长势好于常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