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勤刚
(中国石油宁夏石化公司 宁夏银川 750026)
摘 要:通过对尿液泵倒泵汽化原因的分析与处理,防止尿液泵倒泵过程中汽化,维护蒸发系统运行稳定,提高尿素成品质量。
关键词:倒泵 汽化 预防
1. 概述
宁夏石化公司一化肥装置是上世纪70年代引进的一套原渣油制氨生产尿素的装置,后技改采用天然气为原料合成氨,设计生产能力合成氨30万吨,尿素52万吨。其中尿素生产装置是采用荷兰Stamicarbon公司的CO2气提全循环工艺;原料经过压缩升压、高压合成、低压分解与吸收、尿液蒸发造粒,再包装成尿素成品等工序。
生产管理上,经过多年创新,采用HSE管理、杜邦安全管理、“四有工作法”、“定期工作台历化”、“三个规程”、“四有一卡”等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强化生产过程受控,生产装置安全稳定长周期,尿素工艺理论不断丰富,尿素生产操作过程得以很好完善。
2. 现状分析
2.1 存在问题
因生产工艺的连续性,尿素装置蒸发系统中尿液泵处于长期连续运转状态。按照动设备的运行维护保养管理要求,定期进行运行机泵的倒泵切换、停运维护等设备方面的检查操作。由于尿液泵输送尿液,介质浓度高、温度高及存在游离态气氨的特性,造成尿液泵倒泵中频繁发生汽化现状。
2.2 现状调查
对2007.3月~2008.3月期间尿液泵倒泵次数与汽化次数的统计:
日期 |
倒泵次数 |
机泵汽化次数 |
2007年3月 |
1 |
1 |
2007年4月 |
2 |
1 |
2007年5月 |
2 |
1 |
2007年6月 |
1 |
0 |
2007年7月 |
3 |
1 |
2007年8月 |
1 |
0 |
2007年9月 |
0 |
0 |
2007年10月 |
1 |
1 |
2007年11月 |
1 |
0 |
2007年12月 |
2 |
1 |
2008年1月 |
2 |
1 |
2008年2月 |
1 |
1 |
2008年3月 |
1 |
1 |
总 计 |
18 |
9 |
根据统计结果,2007.3月~2008.3月期间,尿液泵倒泵总计18次,其中发生汽化9次,达到总次数的50%。
2.3 影响结果
2.3.1 质量方面
尿液泵汽化,泵体打量瞬间下降,尿液泵出口流量大幅减少,造成蒸发系统断料,影响正常造粒,系统只能循环操作;高浓度高温度的尿液在循环过程中,缩合反应加剧,缩合产物——缩二脲增加,成品尿素控制指标缩二脲含量超标,尿素优级品率降低。
2.3.2 产量方面
因尿液泵汽化,泵体打量瞬间下降,蒸发系统断料而停止造粒,尿素工况不稳定,迫使整个尿素工艺系统降负荷,尿素装置生产能力降低,日产尿素量减少。
2.3.3 设备方面
尿液泵长时间的汽化,尿液泵抽空机封受损,机泵使用寿命下降;同时蒸发断料引起熔融尿素泵发生液位低而抽空,机封损坏,增加动设备的检修率,机泵不能及时备用。
2.3.4 物料平衡方面
尿液泵汽化,蒸发系统断料而停止造粒,用于蒸发系统的大量低压蒸汽放空,汽耗增加;蒸发真空冷凝产生的工艺冷凝液减少,系统水不平衡影响低压洗涤吸收,低压压力升高,影响后序工况。
3. 流程简述
尿液泵是将合成塔来的,经过低压分解闪蒸后收集在尿液槽中的72.2%左右的尿液,送到蒸发系统,再经过两段真空蒸发器浓缩后,造粒成尿素半成品。
4. 原因分析
4.1 工艺原因分析
由于尿液泵输送的尿液浓度高、温度高、介质存在游离氨等特点,切换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引起泵体汽化。
根据尿素生产工艺控制,尿液泵输送的尿液组分中,尿素含量72.2%;游离态的氨含量0.60%;游离态的CO2含量0.20%。经低压闪蒸后进入尿液槽中的尿液温度,正常生产温度控制在90℃~95℃。
机泵工作原理:当尿液泵进口压力接近或低于叶轮中心处的介质饱和蒸汽压时,造成叶轮处积聚气态,叶轮高速运转中发生气蚀或气缚,机泵打不上量。介质尿液温度过高时(如达到95℃以上),尿液中游离态的氨与CO2更容易溢出,引起尿液泵发生汽化。具体如下:
4.1.1 开进口阀太快进口压力(静压)下降
尿液泵进口阀是一个4″截止阀,阀稍有开度将使尿液泵进口总管压力(静压)瞬间下降,接近或低于尿液饱和蒸汽压,使尿液中游离态的氨与CO2溢出而造成泵汽化。
4.1.2 温度高时尿液中游离态的氨与CO2溢出
进尿液泵的尿液组分中游离态的氨含量0.60%,游离态的CO2含量0.20%。当压力稍有降低时,就会使尿液中的游离态的氨与CO2溢出,引起泵汽化。尿液温度高时,尿液中的更容易溢出。
4.1.3 尿液槽液位低
尿液槽中尿液液位太低,尿液在泵进口处形成的压力(静压)低,倒泵开进口阀时,尿液槽内尿液液位形成的静压接近或低于尿液饱和蒸汽压,造成运行泵叶轮中心处的游离态的氨与CO2溢出,引起泵汽化。
4.2 设备原因
在正常生产中,由于运行尿液泵及其管线阀门等部件的故障或泄漏,迫使工艺上进行倒泵、交出检修操作;因设备原因,引起尿液泵倒泵,增加倒泵可能发生汽化次数,影响机泵正常运行。
5 应对措施
根据上述因操作引起机泵倒泵汽化,流量瞬间下降,影响蒸发稳定现状。
5.1 操作控制要点
倒泵时提高尿液槽内尿液液位,维持机泵进口较高静压,适当提高尿液饱和蒸汽压,控制机泵进口尿液温度,降低尿液中游离态组分。
5.1.1 控制开进口阀速度
开进口阀时,一定要控制开进口阀的速度,保持尿液泵进口静压足够高。以运行泵出口压力不波动时为依据,时间要控制适当长,操作要缓慢,直到开完为止。倒泵前及时提高尿液槽液位,增大进口静压。
5.1.2 控制尿液中游离氨浓度
总控人员调节优化系统,稳定低压系统压力在200kPa,使尿液中的游离态的氨与CO2,在低压系统分解出来,降低尿液中的游离态的氨与CO2。优化工艺各参数,严格控制进入尿液槽中的尿液温度在90℃~95℃之间。另外进口加入冷凝液降低尿液浓度,提高尿液饱和蒸汽压。
5.2 操作措施
5.2.1 现场操作具体措施
首先关小运行泵出口阀(关小至约为50%阀位)。通过进口管线串水阀进行加水(最好要用加压水)。开备用泵与运行泵泵体加水,泵体内充水灌漫泵。稍开备用泵出口阀,使尿液从出口倒回泵体内。 当备用泵压力表压力开始上升时,关出口阀,稍开进口阀少许,让尿液缓慢从进口阀处通入泵体内,并且操作时间要长,开阀动作幅度要小,防止尿液瞬间流入,引起运行泵进口吸入不足发生汽化。
5.2.2 总控操作具体措施
应配合现场,提前关小尿液流量控制阀,减少蒸发流量约10至20m3/h,降低尿液泵的打量,提高尿液槽液位,增加进口管线静压,防止倒泵时运行泵汽化。全开循环管线加水阀,给尿液槽加水,稍降低尿液浓度,提高尿液的饱和蒸汽压。控制蒸发一二段蒸汽加入量,维持一二段蒸发温度稳定。
5.3 加强设备管理
针对尿液泵在倒泵过程容易汽化的现状,加强设备上管理,消除影响机泵稳定运行的不利因素,杜绝倒泵发生,避免系统波动影响尿素成品质量。
引起尿液泵倒泵的因素具体有:机械密封泄露、轴振动大、轴承箱润滑不佳、管线或阀门漏、管线滤网堵塞、泵体故障打不上量及电机故障等。
根据可能引起倒泵的因素,应加强设备管理,制定消减措施。因材料原因造成机械密封磨损尿液泄露,影响机泵正常运行。设备管理上必须引进合格品牌的机械密封,消除材料不佳引起的机泵切换。另外,倒泵前尿液泵及时投加机械密封水,延长机械密封的使用寿命。
轴振动方面,提高检修质量。检修人员严格执行检修规程,提高检修精度;设备技术人员把关坚守检修质量关,消除检修原因引起轴振动。
轴承箱润滑不佳,加强工艺操作人员的巡检质量,严格执行机泵润滑“三级过滤”,确保油质油位油温良好。
管线或阀门漏、管线滤网堵塞、泵体故障打不上量,制定机泵滚动检修计划,很好的利用蒸发系统停运或装置检修,及早检修或更换部件,确保部件完好使用。
电机故障消除,督促电仪人员对电机的运行的时刻监控,杜绝电流过载,电压不稳等因素。工艺巡检上对电机的异常声音及时与电仪人员联系,消除电机因素故障。
5.4 规范工艺管理
尿液泵的运行正常与否,直接影响蒸发系统的稳定运行。稳定蒸发系统,主要是总控操作要稳定,加减蒸发流量幅度要小,加减流量要缓慢,切忌蒸发流量瞬间出现5m3/h左右加量与减量;蒸发一二段温度与真空要保持稳定,如果发生温度或真空的波动,将可能引起蒸发系统进行循环操作,最终给尿液泵增加流量。同时应控制甲醛的投加量,避免系统中脲醛物增多,蒸发循环或停车热煮时大量杂质赃物产生较多。
蒸发拉大槽时严格控制蒸发流量,防止尿液槽中杂质结晶物堵塞滤网与造粒喷头;同时尿液槽中介质浓度温度偏低,对蒸发系统一二段温度及真空构成影响,难以稳定控制。
前系统要运行正常,优化低压系统,防止低压超压及低压分解后的温度偏低,进入尿液小槽的尿液中游离氨增多,使尿液泵打量下降,引起运行泵汽化。
结束语
经过对倒泵汽化现象的分析,制定具体有效的措施后,尿液泵倒泵汽化的次数明显减少,蒸发系统运行得以稳定。
通过对2008.8~2009.1尿液泵倒泵次数的统计,尿液泵共倒泵10次,发生汽化2次,较以前收效明显。
由于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的不同,仍然存在尿液泵倒泵汽化的可能存在,加强操作培训,优化系统工况,提高设备管理,确保生产受控,是维护尿液泵稳定运行,降低不必要的倒泵现状发生。
参考文献: 【1】《一化肥尿素操作规程》.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宁夏石化分公司.2007 |